1921年,毛泽东和杨开慧搬到了清水塘。清水塘位于长沙小吴门外,此地远离城市喧嚣,幽静淡然,此处因有两处水塘,清澈见底,故得此名。 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 一天,一位学生模样的女青年走进了清水塘22号。她穿着短衣长裙的黄色学生装,齐耳的短发乌黑,中等个儿,身材苗条,鹅蛋形的脸上白里透红,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烁着智慧和倔强的光茫。 “噢,是宝珍同志,真是稀客啊!”毛泽东热情地向来人打招呼。 来人正是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团支部书记何宝珍。 何宝珍,曾名何珍、何真,又名何葆贞。1902年生于湖南道县。由于家境贫寒,幼年时就给人家当童养媳。后在他人资助下入县国立小学读书。1918年考入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省立女三师位于湖南衡阳,创建于1912年,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邓中夏、何叔衡等人曾多次到衡阳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建党建团工作,指导和组织学生运动。 何宝珍是女三师学生运动积极分子,非常敬重毛泽东,每次毛泽东到衡阳来她都要去听他们的报告。 毛泽东也非常喜欢这位热情、泼辣的小老乡。二人由此相识。 毛泽东一边将何宝珍让进屋里坐下,一边给她倒了一杯水。 “听说你在湘南学联做了很多工作,表现很好哟。”毛泽东和蔼地说。 “润之先生过奖了,我只做了一些小事,还望您多多指教。” 听到毛泽东的夸奖,何宝珍顿时不好意思地说。 毛泽东微笑着问:“你来是有事吧?” 何宝珍从身上掏出一封信,递给了毛泽东。 原来是中共湖南省立第三男子师范学校的党支部书记、衡阳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委书记张秋人同志给何宝珍写的组织介绍信。 张秋人在信上说何宝珍同志因组织学潮而被学校开除了,请中共湘区委员会帮助安排工作。 “被学校开除了?是怎么一回事?”毛泽东问道。 原来,巴黎和会中国主权被出卖的消息传回国内后, 国人群情激奋。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率先走上街头,发动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震惊全国,很快得到了各地的响应。 演讲的学生 消息传到了衡阳后,衡阳爱国学生斗志激扬,夏明翰、蒋先云等学生领袖积极筹划,准备在衡阳雁峰寺召开大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并在会后举行示威游行。 可是,女三师的校长却把这一运动视为洪水猛兽,怕得要命,贴出布告,不准学生参加大会,并紧锁校门,禁止学生出入。 女三师的学生爱国热情受到压抑,大家都很生气。 这时,何宝珍从墙外抛进来的传单中,看到了《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罢课宣言》,第一次读到了毛泽东的激扬文字,顿时热血沸腾,决心冲出校门,投身到火热的爱国运动中。 何宝珍立即把学联罢课宣言中的警句,用醒目的大字摘抄在黑板上,组织进步同学共同学习。 “当今之世,已不是校长横行霸道之时,我们绝对不能再沉默了!爱国者,站起来!”何宝珍高声疾呼。 在她的鼓动下,同学们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剪掉自己的辫子,梳成短发,每人又自制一面三角小旗,上书“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打倒列强”、“还我青岛”等口号,准备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 开会那天,校门紧锁,何宝珍带着同学们翻过墙,按时赶到雁峰寺会场,参加了爱国大会和示威游行。 何宝珍和她领导下的衡阳女三师学生运动,震惊了校长欧阳骏。 欧阳骏曾留学美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维护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她依仗湖南省长赵恒惕做靠山,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私人的乐土,经常训斥何宝珍等进步学生。 而何宝珍等人早就对欧阳骏主持下的学校当局专制腐败,侵吞学生校服、伙食费用,治校无方等不满。 于是,她团结进步同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欧阳骏治校无方和贪污腐化的丑行。 女三师的学生风潮,引起各界的关注与声援,长沙《大公报》连续予以披露。 恼羞成怒的欧阳骏对何宝珍等进步学生恨之入骨,进行疯狂报复。她先是与省教育厅勾结,以违反封建礼法的罪名,把何宝珍监禁起来,不准外出、通信和会客。 何宝珍在张秋人和进步同学的帮助下,才得以逃出。 欧阳骏变本加厉,捏造事实,串通省政府,将何宝珍等人开除学籍。 何宝珍眼看就要毕业,走向社会,可以自谋生活,想不到突然遭到开除的处分,无家可归,心情非常痛苦。 就在何宝珍走投无路之际,张秋人找她谈话,给她带来了鼓励与希望。 “事已至此,你在衡阳是呆不下去了,可到长沙去找毛泽东,请他给予帮助。” 于是,何宝珍拿着张秋人写的介绍信,乘船顺湘江北上,来到长沙。 听完何宝珍的陈述,毛泽东望着面前这位秀丽的女学生,关切地说:“噢,原来是这样。今后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困难,你谈谈吧!” 何宝珍向毛泽东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不幸经历,然后说:“润之先生,我现在是无家可归了。你说我该怎么办?”何宝珍忧愁地说道。 “人生到处是青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我们革命者的家,这倒用不着发愁。”毛泽东安慰她说。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继续说:“我看你很年轻,还是要继续学习。她欧阳骏开除你的学籍,不让你读书,你照样可以学习。你可以到我们创办的自修大学读书,在里面学习的既无公子少爷,也没太太小姐,都是些革命青年。你看怎样?” 何宝珍对此非常感激。就在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一个青年女子走了进来。 何宝珍仔细端详,只见她齐耳的短发,鹅蛋圆的脸,秋水般的大眼睛,仪态端庄,举止大方,一看就是受过良好的教育。 “这是杨开慧同志,我的爱人,这是何宝珍同志。” 毛泽东将她俩介绍认识后,又说道:“开慧,我就将宝珍同志交给你了。先安排她住下,然后带她到自修大学去报到。” “好呀,我们自修大学又多了一位女学生。”杨开慧高兴地说。 “噢,你别忘了转告叔衡同志,就说我的意见,宝珍同志的伙食费和学杂费全免了。”毛泽东又补充道。 就这样,何宝珍在清水塘住下了。 湖南自修大学,设在长沙小吴门正街船山学社内,是毛泽东于1921年8月一手创办起来的,是中共湘区委员会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 进入自修大学后,何宝珍如鱼得水,得到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努力,进步也很快。 一天,毛泽东突然问何宝珍: “你为什么叫何宝珍呢?”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何宝珍毫无思想准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说:“中国人的名字,都是有一定意义的。看起来,你在家里是一位讨父母喜爱的珍珠宝贝。” 何宝珍不好意思起来。 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笑着说:“宝珍,你这个名字声音好听,但字又太俗气了。你现在既然投身革命,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如果你认为不合适,也可以不要。如何?” “那好啊!”何宝珍十分痛快地同意了。 于是,毛泽东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两个字,递给何宝珍。 何宝珍接过一看,是“葆贞”二字。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解释说: “取‘宝珍’二字谐音,改为‘葆贞’。” 毛泽东微笑着看着何宝珍,继续说:“葆字是保持的意思,贞字是贞节的意思。意义改了,但是声音还是没有改。你觉得怎样?” “改得真好,我明白了,谢谢润之先生。”何宝珍会意地点点头。 “你要永葆革命的贞节啊!”毛泽东语重心长。 何宝珍爽朗地回答: “我一定牢记你的话,为中国革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来到长沙不久,为了便于学习与生活,何宝珍从清水塘22号搬到湖南自修大学住宿,期间得到了杨开慧如亲姐姐般的关照。 1922年10月上旬的一个下午,秋高气爽,何宝珍兴冲冲地来到清水塘向杨开慧请教问题。 走进房门时,何宝珍见毛泽东正热情地接待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 何宝珍走进杨开慧的住室,好奇地问道: “开慧姐,跟润之先生谈话的那位年轻人是谁呀?” “噢,宝珍来了,请坐。”杨开慧回答道。 此时杨开慧已怀孕九个多月,即将临盆,正靠在床头边休息,见何宝珍来了,十分高兴,便向她介绍起来:“他叫刘少奇,是宁乡花明楼炭子冲人……” 接着,杨开慧向何宝珍讲起了刘少奇传奇的经历。 杨开慧接着说:“这次,少奇同志是来向润之汇报安源罢工情况的。” 听着杨开慧讲述刘少奇的情况,何宝珍不禁从内心里敬重这位浑身是胆的年轻人。 杨开慧的住室与毛泽东的办公室只有一板之隔,办公室谈话,里面听得清清楚楚。于是杨开慧与何宝珍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刘少奇介绍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当听到刘少奇面对路矿当局和戒严司令部恐吓,大义凛然地说:“如不能达到万余工人的要求,就是把我砍成肉泥仍不能解决问题”时,何宝珍由衷地称赞道:“这位刘少奇同志,临危不惧,令人敬佩。” 杨开慧笑着说:“宝珍,那我就给你介绍认识一下少奇同志吧。” 说完,就起身带着何宝珍走进了毛泽东的房间。 杨开慧笑着向刘少奇介绍说: “这位是何宝珍同志,衡阳第三女子师范的高材生。” 这是刘少奇与何宝珍的第一次见面。 刘少奇与何宝珍 何宝珍暗暗打量着刘少奇,只见他身材修长,穿着蓝色竹布长衫,鼻子高,眼睛大,一头西式长发,给人一种英俊、沉着、坚毅的形象。 杨开慧接着说:“宝珍因揭发校长腐化堕落,受到打击报复,被开除了学籍,就来到我们这里,现正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 毛泽东似乎特别热心,在刘少奇面前夸起了何宝珍:“她脑子灵活,斗争性强,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会成为我们党的好干部。” 一向活泼的何宝珍立即谦虚地说:“润之先生,你过奖了。刘少奇同志有胆有识,举止不凡,值得我向他好好学习,今后希望多多教导我。” 刘少奇忙说:“哪里,我学识短浅,毛先生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好了,两位都不必谦虚,今后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室内充满了欢笑。 刘少奇与何宝珍的儿女 毛泽东话题一转,对刘少奇说: “现在,安源路矿的斗争形势很好,我想再派一些同志去那里工作。” 然后,毛泽东指着何宝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怎么样?让何宝珍同志去安源协助你工作吧?” 刘少奇立即高兴地说:“好啊,热烈欢迎。我们准备扩大工人补习学校和子弟学校,正为缺少老师而发愁呢!” 毛泽东笑着说:“何宝珍同志工作有热情,非常合适。不过,她现在还不能随你一块儿回去,等到自修大学最后几门课程学完以后,就到安源去。” 1923年春,何宝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11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以“所倡学说不正,有害治安”的罪名查封了湖南自修大学。 此时,何宝珍已经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准备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2月的一天,毛泽东把何宝珍找来了。在清水塘的办公室里,毛泽东非常郑重地说: “安源路矿从去年9月大罢工胜利以来,工人们都踊跃参加俱乐部,工作非常紧张,那里迫切需要女同志去,经湘区委研究,认为你去是最合适的。你的意见怎样?” “我愿意到工人中去锻炼,只是没有工作经验,怕辜负了湘区委的重托。”何宝珍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就这样,何宝珍来到安源,见到了工人俱乐部总主任李立三以及刘少奇同志。 这是何宝珍与刘少奇的第二次见面。 不知为什么,面对这位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何宝珍的心里砰砰直跳。 刘少奇长孙阿廖沙 何宝珍被安排到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当教员,同时兼任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投入到新的革命工作中。由于她工作认真,待人热情,很快就得到了安源工人的尊敬和喜爱。 随着工作接触的增多,何宝珍亲眼看到刘少奇生活俭朴、毅力顽强,一幕幕情景闪现在眼前: 他和俱乐部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每月只领十五块银元的生活费; 他经常熬夜加班,吸烟特别厉害; 他有时忙于开会、谈话或起草文件,不能按时吃饭,经常是开水泡饭; 她还亲耳听到工人群众讲的许多有关刘少奇机智勇敢当局英勇斗争的故事…… 这一切,使她对言语不多但对工作满怀激情的刘少奇非常钦佩。 而刘少奇也对何宝珍开朗的性格,干练、热情的工作作风,非常有好感。 渐渐地,在共同的奋斗中,俩人相爱了。 1923年4月中旬的一天,刘少奇、何宝珍的婚礼在安源工人俱乐部举行。 婚礼俭朴又热闹,一改旧俗,不办酒席,不收彩礼,不拜天地,只开了个欢快的茶话会。 这一年,刘少奇二十五岁,何宝珍二十一岁。 刘少奇与长子 1923年4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来到安源看望在这里工作的刘少奇、何宝珍等同志。 当毛泽东得知刘少奇与何宝珍新婚不久,非常高兴,便在会后特地来到两人的住室,关心地询问他们俩的工作、生活情况。 “我们一切都好,请您放心吧!”何宝珍感激地说。 “你们俩志同道合,奋斗目标一致,结婚以后更要互相鼓励,把革命工作做得更好。”毛泽东鼓励道。 何宝珍回忆起在清水塘时得到毛泽东夫妇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毛泽东又特意赶来看望,无限感激地说: “我一定永记您对我的教导,在革命的道路上奋斗终生。” 1925年到1932年间,何宝珍随同刘少奇先后在上海、长沙、广州武汉、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工作,时而南下,时而北上,到处奔波。她当过交通联络员,住过党的机关,守过店铺,与各阶层人物接触,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 1932年冬,刘少奇从上海到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党组织把何宝珍留在上海担任互济总会营救部部长,化名王芬芳,用教师身份作掩护。 何宝珍四处奔走,争取社会力量,利用各种关系,千方百计营救被捕的同志。 1933年3月底的一天,何宝珍不幸被捕。 何宝珍烈士铜像 何宝珍机智灵活地与敌人斗争,没有暴露身份。 敌人只得判了她十五年徒刑,关押在南京“模范监狱”的女监。 在狱中,何宝珍乐观向上,坚持斗争,被难友们亲昵地称作“小大姐”。 1934年秋,由于互济会一个叛徒的出卖,何宝珍的身份暴露了。 审讯室里,敌人恶狠狠地逼问何宝珍: “快说,刘少奇在哪里?” “不知道!”何宝珍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敌人用尽了各种毒刑,想逼何宝珍交出地下党名单。但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貌似柔弱的女共产党员,竟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始终坚贞不屈:“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革命者是杀不尽的。” 1934年深秋的一个清晨,何宝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二岁。 |